诗歌说课稿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对诗歌都再熟悉不过了吧,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你所见过的诗歌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诗歌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诗歌说课稿1幼儿现状:
中班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重要阶段,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中班幼儿语音器官已发育成熟,正确发出全部音节的生理条件已经具备,所以应重点培养幼儿正确发音、清楚地吐词;词汇量要大幅度地增加,质量上也要有明显的提高。因为幼儿在小班已经开始接触词语,所以到了中班,幼儿可以学习用多种多样的词语来描述物体。由于本园地处西关,为了帮助幼儿了解西关,我们都会开展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前一段时间我班开展了以"我爱西关"为主题的摄影活动,请家长和小朋友把西关的美景和历史名胜拍下来,在班上开摄影展,幼儿都能积极参与摄影展的活动。前不久,我跟幼儿进行了一次谈话活动——"我的家在哪里",幼儿要说出自己的家在什么地方,周围有哪些著名的建筑物,有哪些突出的风景,在活动的过程中幼儿反应很热烈,说到自己家的时候都滔滔不绝,而且我发现大部分的幼儿都知道自己家住西关,都能说出自己家周围有哪些著名建筑物,例如:有个别孩子能说出我家在陈家祠的旁边。当孩子听到"陈家祠"的时候都很感兴趣,很好奇,都想了解它。所以,我认为如果能在这个时候抓住幼儿的兴趣点,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能进一步帮助幼儿了解西关,还能培养幼儿的语言发展能力。
教材选择与分析:
通过幼儿现状的分析,了解到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和重要性,幼儿又对西关的名胜和美景有着浓厚的兴趣,所以我选择了诗歌为体裁,因为它既简单又容易被理解,并创编了一首诗歌——《西关好》为本次活动的教材,里面包含了西关的美景——白鹅潭、沙面岛;西关的历史建筑——陈家祠、华林寺,还有西关最繁华的商业街——上下九步行街。诗歌的内容简明、易懂,贴近幼儿的生活,以赞美西关为主题,帮助幼儿认识和了解西关并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法和学法:
教师是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这次活动中我以热情饱满的情绪影响孩子,活动中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要学习诗歌,首先要感知诗歌的内容,我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帮助幼儿初步感知诗歌内容;再运用游戏帮助幼儿学习、理解和记忆诗歌,我设计了"图片填空"游戏帮助幼儿理解和记忆诗歌的内容,幼儿记忆图片比记忆文字要简单,幼儿把己认识过的景点图片填空到诗歌里,通过图片幼儿能理解到诗歌的内容,又能帮助记忆;接着,用"诗歌接龙"游戏帮助幼儿完整地记忆诗歌。通过玩"文字填空"游戏帮助幼儿从文字上理解词语。在整个语言活动中幼儿主要是在游戏中进行学习,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吸引幼儿的兴趣,在师幼互动中学习、理解和记忆诗歌。
我拟定的活动目标是:1、能较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激发幼儿了解西关、爱西关、爱荔湾的情感。2、能大胆讲述,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3、学习词语"一河两岸"、"人来人往"、"自豪"。
这次的语言活动主要是培养幼儿的语言发展能力,所以我把辅导的重点放在能大胆讲述,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把辅导的难点放在学习词语"一河两岸"、"人来人往"、"自豪"。
活动准备:
在活动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为了让幼儿先熟悉景点,我请家长利用双休日的时间带孩子到"白鹅潭、沙面、陈家祠、华林寺、上下九步行街"这几个地方参观,并拍下照片,让幼儿认识和感受这些景点;然后,我制作了PowerPoint课件,运用大屏幕投影,把一幕幕的西关美景展现出来。其中"白鹅潭、沙面"突现了"珠江河",帮助幼儿理解词语"一河两岸"。我还准备了"白鹅潭、沙面、陈家祠、华林寺、上下九步行街"的图片,在制作多媒体课件和准备图片时,我都选用能体现上下九步行街"人来人往"的图片。我还运用了谈话的形式、看VcD等方法,激发幼儿爱西关的情感。
活动过程:
在活动的第一部分,为了吸引幼儿学习的兴趣,我选用了轻快的音乐《郊游》,带领着幼儿愉快地进入活动室。
第二部分是体现目标的实施和突出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因此我分了三个环节:
1、为了保持幼儿学习的兴趣和帮助幼儿初步感知诗歌内容,我把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投影在大屏幕上,西关的各大美景立刻展现在幼儿眼前,幼儿的视觉感官和注意力已全被西关的美景吸引住了,在幼儿观看课件的同时,我配合课件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西关好》,让幼儿观看西关美景的同时感受诗歌。因为幼儿已认识了西关的景点,在观看课件地时候反应很热烈,所以我让幼儿自由讲出从屏幕上看到西关的哪些景点,再让幼儿说说自己对西关的感觉,鼓励幼儿大胆讲述,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然后,我再次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让幼儿从诗歌中感受西关的美,朗诵时通过音调的变换、表情和动作表达爱西关的情感。在朗诵诗歌时我有意识地引出词语,再次运用多媒体课件帮助幼儿学习词语"一河两岸"和"人来人往"。引导幼儿用动作和表情表现词语"自豪",幼儿表现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这整个环节是为了下一步的教学做铺垫。
2、帮助幼儿理解和记忆诗歌内容。幼儿已初步感受到西关的美景,我希望能用多种游戏帮助幼儿理解和记忆诗歌内容,所以我设计了两个填空游戏,第一个是"图片填空"游戏,把诗歌中的景点名称空掉,请幼儿用景点的图片把诗歌的内容把诗歌补充完整。第一次游戏幼儿先说,由老师操作,然后一起朗诵诗歌;第二,第三次请幼儿进行操作,通过玩"图片填空"游戏幼儿对诗歌已有了一定的认识。为了帮助幼儿从文字上理解词语,我设计的第二个是"文字填空"游戏,把目标中要学习的词语从诗歌中空掉,请幼儿用词语把诗歌补充完整。通过这两个游戏幼儿已基本理解诗歌的内容。
3、为了帮助幼儿加深对诗歌的完整记忆,我与幼儿进行"诗歌接龙"游戏,首先是我和幼儿"接龙",接着男孩子和女孩子进行"诗歌接龙"游戏。通过"诗歌接龙"游戏,幼儿基本能把诗歌朗诵出来,但为了帮助幼儿更好地抒发对西关的赞美之情和热爱之情,我通过音调、表情和动作引导幼儿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最后,我带领幼儿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活动结束。
当然,在一次活动中,幼儿未必能很熟练和很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要做到有感情地朗诵诗歌,需要在语言活动中养成良好的朗诵习惯,因此,下阶段我会以培养幼儿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为目标,开展一系列的语言活动,为幼儿提供更多的朗诵机会,提高朗诵水平。
诗歌说课稿2一、说教材
1.考点分析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是阅读“古代诗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考的必考内容。能力层级为D级。古代诗歌里形象的主体应该是由是个里的“人、事、景、情、物”等具体内容构成的。其中人物形象是考察的重 ……此处隐藏24114个字……教,合着比。通过学习本课的五首诗歌,学会赏析品评古代诗歌的方法。
2、贴近文本,以读贯串。诵读是对课文语言以及课文内容的直接、真切的感知,是进入课文情境、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一条最有效的途径。在本课要教会学生带着美好的情怀、美好的想像,用优美的声调,抑扬顿挫地“美读”课文:吟读,读出韵味;译读,读出意境;背读,积累语句;品读,品评意趣;说读,拓展诗意。
⑴ 体会诗情──吟读《观沧海》,体会诗人豪放的情怀,品味诗情美。
⑵ 想像画面──译读《次北固山下》,对重点语句展开画面想像,想像画面美。
⑶ 穿插联想──说读《钱塘湖春行》,插页联系有关描写春天的古今诗文进行比较,赏析诗意美。
⑷ 品味意趣──评读《西江月》,评说词中物象的意趣之美。
⑸ 析词补白──品读《天净沙·秋思》,探究小令中修饰词的作用,补白想像空间,体会作者炼词美、语言美。
⑹ 积累美句──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读、背诵,激活学生多维的思维空间,快速背诵古诗、感悟古代诗歌的音乐美。
二、学习形式
在充分的语文活动中,让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展示个性,体验、感悟、参与、创造。
三、课时安排
两课时。
诗歌说课稿15一、说教材
(一)、考点分析
《考试说明》中对古诗词鉴赏方面的总体要求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从题型和考察的内容上具体可以做以下阐释:
1.了解诗词的体裁、题材,格律等基本常识
2.理解词句的内涵
3.品味精彩词语的意蕴(炼字)
4.鉴赏诗词的思想内容:体味感情,把握主旨,分析领会意境
5.对诗词的艺术手法和语言风格进行赏析
6.对诗词进行比较、赏析、评价
(二)、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为了帮助同学们准确而高效地地完成高考语文试卷中诗歌鉴赏部分的三道题目,提高同学在古诗词鉴赏方面的学习能力,我认为在高三的复习课上可以针对同学们现在的缺陷,如主旨把握不准,容易断章取义,瞎猜乱蒙、语句含义弄不清,容易表面化等问题,在教学时抓住他们这些鉴赏的“软肋”,课堂上和同学们一起总结鉴赏古诗词的规律和方法,不断地将同学们引向规范化思考、规范化答题的要求中。基于这些考虑我制定了本次教学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如下:
教学目标:1、明确考纲要求,明辨复习重点
2、学习、掌握诗歌鉴赏中的把握感情、领会主旨的方法与技巧。
教学重点:体验并总结关于领悟思想感情的具体方法与步骤。
教学难点:1、古诗词中善于用“表现技巧”委婉地表达“情志”。
2、句子的含义需要用宏观地眼光整体把握、全面理解。
二、说教法
1、讲授法:高中课本的诗词中表现出的各种情感、从题材上的分类等。
2、讨论法、发现法:在课堂上多结合例证加强感悟,发现并归纳准确把握诗词主旨、感情的方法。
3、探究法、迁移法:通过复习高中课本的诗词中运用的艺术手法迁移到没有分析过的诗词中,总结诗词中常用的艺术手法,并分析它们对体悟感情、把握主旨的作用。
三、说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1、复习高中五册书中的诗词,梳理诗、词、曲的文学常识。了解诗人在作品中常常抒发哪些情感?(怀才不遇、建功报国、离愁别绪、思乡念远、向往归隐等情感) 《诗经》(《蒹葭》)、(《采薇》)“五经”与“六义”
先秦 《楚辞》(屈原《离骚》) “风骚”
古体诗
两汉 乐府诗《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乐府双璧”
诗歌
东西晋 (东晋)陶渊明《饮酒》
(西晋)左思《咏史》 “左思风力”
初唐:“初唐四杰”
唐诗 (近体诗) 盛唐 山水派:王维《终南山》、孟浩然
边塞诗派:高适、岑参、王昌龄《从军行》
“李杜”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杜甫 《登楼》、《月夜》
中唐 白居易、刘禹锡、李贺 “元白”
晚唐“小李杜” 李商隐《夜雨寄北》
杜牧《过华清宫》
宋诗 陆游《书愤》
词 婉约派: 李清照《声声慢》
秦观《踏莎行· 郴州旅舍》
周邦彦《苏幕遮》
柳永《雨霖铃》
豪放派: 苏轼《水调歌头》
辛弃疾《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苏门四学士”
黄庭坚《登快阁》
曲 马致远《寿阳曲·远浦帆归》 “元曲四大家”
张养浩《山坡羊· 潼关怀古》
2、找典型例子加以分析、归纳鉴赏的要点。课堂上与同学分析黄庭坚的《定风波》、苏轼的《阮郎归·初夏》、高适的《塞上听吹笛》中流露出怎样的情感?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出来的?
定风波(知人论世)
黄庭坚
万里黔中一漏天。屋居终日似乘船。及至重阳天也霁。催醉。鬼门关外蜀江前。
莫笑老翁犹气岸。君看。几人黄菊上华颠。戏马台南追两谢。驰射。风流犹拍古人肩。
阮郎归 ·初夏(整体理解)
苏轼
绿槐高柳咽新蝉, 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沉烟, 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 小荷翻, 榴花开欲然。 玉盆纤手弄清泉, 琼珠碎却圆。
塞上 听 吹 笛(艺术手法)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3、教师小结诗歌鉴赏中把握主旨、领悟感情的三个要点
第一,了解作家、把握时代,诗人论世。“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 大部分诗歌是作家自身遭遇和社会生活的集中反映。对于重要诗人,要了解其经历和风格,对于一般诗人,应充分重视作品朝代。(留心“序”、“注”)
第二,解读形象、领悟意境,情景结合。“诗是由诗人对外界所引起的感觉,注入了思想感情,而凝结为形象,终于被表现出来的一种‘完成’的艺术。”(艾青)解读形象,从诗歌表现的人、事、景、物等景语之中体味思想感情,是诗歌鉴赏的重要方法。(运用想像)
第三,揣摩诗词中运用的艺术手法。诗词中多运用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艺术手法的使用让诗词更加含蓄、生动、有内涵。它们也是体现作家创作水准的一个重要因素,更是评价鉴赏诗词作品、帮助我们理解作品感情、主旨的重要媒介。(常用的手法有“情与景、动与静、直与曲、虚与实、对比手法、烘托映衬、对面着笔”等)
4.教师提出阅读古诗词的两点建议:
一是建议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积累常见意象的特殊内涵、典故、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资料等。
二是建议同学们要精读细品,不要浮光掠影,浅尝辄止。考场做诗歌鉴赏题时,也应该把诗歌默诵几遍,不要急于作答。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