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文具说课稿

时间:2025-09-06 17:17:28
买文具说课稿8篇

买文具说课稿8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买文具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买文具说课稿1

一、说教材

《买文具》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实验教材一年级第二册第六单元购物的第一课。这一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通过购物等活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购物情境中进行简单的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合理使用人民币和爱护人民币的意识。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是本节课的重点,在购物情境中进行简单的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说教法

一年级学生一般对人民币都有了一点认识,能大致分辨出人民币面值的大小.学生比较困难的是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及如何使用人民币进行购物,如何付钱、找钱等。我根据学生的原有的认知基础和年龄特点,在教学时突出了以下几点:

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寻找知识与经验的联系。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导入中谈话内容的设计,不仅很自然的将学生引入新课中,更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源于生活,使他们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亲切感。

2、在教师的主导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本课的设计我将自己定位为学生学习路径的引导者、学习材料的提供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试图让学生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在认识人民币这一环节中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3、在落实双基的基础上渗透应用性和开放性。

理解和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任何时候都是数学教学的首要任务。在此基础上再适当渗透应用性和开放性,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本课的教学设想之一。本课中的购物和小小银行活动的设计正是源于这种构想。

三、说学法

这节课是一年级的教材,学生的年龄小,但对人民币的有关知识并不是一片空白。因为日常生活中的买卖活动已丰富了学生对人民币的感性认识,故在教学时,我对学生放的放开,尽量让学生多说,力图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引导者这一教学理念。

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时,我设计让学生每4人一组,小组活动讨论将人民币进行分类和共同参与到购物、兑换活动游戏中,使学生在情感、价值观等方面得到一定的发展。

四、说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师:你们陪爸爸妈妈买过东西吗?买东西需要什么?你们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要用到钱?(生自由发言)看来钱的用处非常大,其实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要用到钱。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又叫什么吗?(人民币)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认识人民币。(板书课题)

[借助谈话,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人民币,并初步揭示人民币的功能。同时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和亲切感。]

(二)人民币的认识。

1、认识人民币。

(1)出示几张大面额的人民币让学生认识。

(2)利用CAI出示常用的小面值的人民币,提问:你们认识哪些?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和同桌之间交流一下。

(3)向学生介绍盲点,教育学生爱护人民币。

[这一步主要是让学生认识人民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先独立认识,再同桌交流,在交流中丰富学生的识别方法,构建学生对人民币多种特征的了解。教学中教育学生爱护人民币,重视了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培养。]

2、分一分。

师:还记得上学期学过的分类吗?假如要把全班同学进行分类,该怎么分?现在你们能把盒子里的人民币按照一定的标准分一分吗?在组内分一分。分好后小组汇报交流。教师小结各种分法后,教育学生要养成用完人民币及时洗手的良好卫生习惯。

3、认识人民币的单位。

结合学生的分法,引出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并板书。说明:在人民币中,元是最大的单位,分是最小的单位。

[这两个环节,我是放在一起处理的。一年级的学生对知识内容容易遗忘,所以我先复习了一下如何分类,以至学生很快的就能将人民币按一定的标准进行了分类。在分类中又很自然的引出人民币的单位,使学生更深层次的认识人民币。小组合作的方式为学生创造了动手操作实践的机会和合作交流的机会。]

(三)认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1、创设商店购物的情境,问:一本数学本2角钱、一把尺子1元钱,你们可以怎样付钱呢?小组讨论后付钱。在活动中明确1元=10角。问:我这儿有张卡片5分钱,但是我要两张一起卖,你该付给我多少钱呢?小组讨论后付钱。在活动中明确1角=10分。(板书:1元=10角,1角=10分)

2、结合歌曲《一分钱》教育学生拾金不昧,养成不乱花钱、节约的好习惯。

[通过购物这一情境,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并在购物过程中让学生更进一步理解人民币的功能。在活动中自然而然地认识了人民币及之间的关系。同时,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将数学教学变成数学活动的教学。歌曲《一分钱》的设计不仅让孩子们的身心得到了休息、活跃了课堂,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合理用钱的意识。]

(四)巩固练习。

1、填空:人民币之间的简单换算。

(设计成小小银行的游戏。)

[把问题设计成游戏的形式,让学生更乐于接受。通过情境让学生体会到人民币之间可以兑换,让他们体会到在日常生活中遇到此类问题如何解决,加强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现了数学教学的开放性和应用性,并将所学的知识经验生活化、数学化、系统化。]

2、抢答。

[这一题的设计,旨在进一步巩固深化,拓展思维,确保学习任务的圆满完成。]

(五)全课总结。

[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必要的梳理。]

买文具说课稿2

一、说教材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我确定本节课的知识目标是认识小面额的人民币及其换算关系;能力目标是会用小额人民币解决简单的购物问题;情感目标是爱护人民币,体会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小面额的人民币,掌握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购物情境中进行简单的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

一年级学生一般对人民币都有一些认识,能大致分辨出人民币面值的大小。学生比较困难的是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及如何使用人民币进行购物,如何付钱、找钱等。我根据学生的原有的认知基础和年龄特点,在教学时突出了以下几点:

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 ……此处隐藏7928个字……时生活中离不开的,在勤俭节约方面,爱护人民币方面,你是怎么做的?说给你身边的小朋友听。

七、实践作业。

访问或调查并记录:你对人民币还知道些什么?

【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评析

本节课学生是在购物情境中完成的,学生对情境非常感兴趣,本节课的任务也完成了,但是学生对人民币的感知还不够,在学生独立观察人民币后,让学生说一说时,教师的指导还不到位,学生说不出来的一些方面,教师应引导学生说出来,比如人民币上的数字是什么意思,人民币上的图案都有什么,等等。接下来的购物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而且在活动中自然而然地认识了人民币及元、角、分之间的相互关系,理解了人民币的功能,还培养了学生正确的数学学习方式,将数学教学变成了数学活动的教学。

买文具说课稿7

学生分析:

本课从三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有趣的情境,组织各种活动,在活动中引导学生思考,从而培养学生有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我们认识了万以内的数,会计算三位数加、减法以及学习了元、角、分等常用计量单位的基础上进行的。教材充分利用了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创设了较为丰富的、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情境,并以元、角、分等常用计量

单位的知识作为学习小数的形象支撑,让我们在熟悉的情境中感悟小数的含义,比较小数的大小,在探究中学习小数的加、减法。学习这部分内容既可以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又能为今后系统的学习小数打下初步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结合买文具的情境,理解小数的意义,体会小数的特征。

2、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教学重点:

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教具准备:

第2页的情境图;第2页试一试。

学生准备:

剪下课本附页中的人民币图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以前买过东西吗?

生:买过。

师:都买过些什么?

生1:买过盐。

生2:买过铅笔。

生3:买过瓜子。……

师:那么你能说出它们的价格吗?

生1:铅笔1角钱一支。

生2:一包瓜子5角钱。

生3:本子3角钱一个。……

师:可见,同学们知道的可真不少,那么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文具商店买文具好吗?

生:好!

(师板书课题,出示情境图:文具商店里:铅笔0.5元,尺子1.06元,笔记本3.50元,水彩笔16.85元)

二、学习新知

1、师:请同学们仔细看图,你能从图中了解到些什么呢?

(生观察后回答)

师:你们知道每种文具的单价是几元几角几分吗?同学们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在小组内把你的想法互相说一说。

(生独立思考后小组内交流)

师: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

生:铅笔0.50元,也就是5角;尺子1.06元,也就是1元零6分……

2、师:同学们真聪明,你们想一下,价格标牌上的数与元角分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1)小组讨论,师巡视指导。

(2)小组汇报。

(3)教师小结。

3、师:现在我们来看一下0.5、1.06、3.06、16.85、8.00这些数与以前学过的数一样吗?为什么?

生:不同,因为有个点。

师:非常好,所以我们把这样的数叫小数,中间的点叫小数点。

4、师:小数该怎样读、怎样写呢?

(1)自学课本。

(2)指明回答,师适当补充。

5、师:有位售货员叔叔不小心把笔记本标价牌上的小数点位置点错了,3.50元写成了0.35元,这样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呢?

(1)小组讨论。

(2)指名说一说,教师小结,特别强调小数点的重要性。

三、巩固练习

1、填一填,相信你能行。

2、出示投影

(1)学生独立解答。

(2)指名说,师总结。

3、说一说

统计年本学期教科书的年价格,并与同伴说一说。

例如:数学7.40元,也就是7元4角。

4、游戏

用附页1中的人民币游戏,同桌一组,一个说元角分,一个用小数表示。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生1:我知道了什么是小数。

生2:我学习会了小数的读法、写法。

生3:……

板书设计:

买文具

像3.50、1.06、16.85……这样的数叫小数。

16.85

小数点读作:十六点八五

买文具说课稿8

教材简析:

《买文具》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买文具是认识人民币的知识,本单元分成了三个内容,第一课是认识小面额的人民币《买文具》,第二课认识大面额的人民币《买衣服》,第三课是正确的使用人民币《小小商店》。我所教学的就是第一课认识小面额的人民币,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掌握人民币的知识对学生解决生活中的购物问题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生分析:

一年级儿童年龄小,缺乏独立购物的实际经验。在周末的时候,我布置了一个去超市调查十种你喜欢的物品的作业,为的是加强学生的购物经验,对人民币有个初步的认识,为新课作准备。

教法学法:结合新课标的理念,使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跟据新课标的三个维度的目标,我采用的是情境教学法和活动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有趣的氛围中学习。

教学目标:

1、结合购物的情境认识各种小面额的人民币。

2、认识小面额人民币之间的换算关系。

3、会用小面额人民币解决简单的购物问题。

教学重点:

1、认识小面额人。

2、小课题培养小学生数学正确书写习惯

习惯是长时间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倾向和行为方式。良好的习惯可以有利于促进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有机结合。它对于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情感和态度等人格水平、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智力水平、健康水平、生活能力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催化剂。

小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要从低年级抓起,只有从入学起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因此入学的一、二周的教育非常的关键,我觉得这一阶段学习并不是主要的,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是最主要的。要让孩子知道怎样去听课,怎么去学习。

习惯是一种看不见的力量,是在不知不觉当中养成的,良好的习惯是决定一个学生未来成功的基础和保障。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在日常学习中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

《买文具说课稿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