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的教案

时间:2025-05-27 20:28:49
实用的力的教案集合七篇

实用的力的教案集合七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力的教案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力的教案 篇1

(一) 教学设计:

这节课设计以学生实验讨论为主,教师只是课堂活动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力学是初中科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学好这部分知识,对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分析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弹力的了解,是这节课的一个难点,弹簧秤的正确使用即是这节课的难点,又是这节课的重点。为了创设一种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学中立足于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本课程设计为活动课的形式,让学生动手、动脑,合作中自主探索。在体验成功的同时,提高了综合能力。

组织教学中,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实验小组,便于实验讨论,小组可自由组合,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课后延伸题(探究头发能够承受的最大拉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的设计,既提高了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组织设计实验能力。

(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弹力,并且知道弹力是一个普通存在的力,通过讨论,举例,扩大学生对弹力的认识。

(2) 能写出力的国际单位及力的测量工具

(3) 通过实验,让学生掌握弹簧秤的使用规则

2、 过程和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和概括能力

(2)能表达自己的观点,初步具备评估听取反馈意见的意识。

3、 情感教育目标:通过引导阅读书本材料和做好实验,激发学生对学习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弹簧秤的正确使用

(四)教学难点:

弹力的了解和弹簧秤的正确使用

(五)教具准备:

(1)弹簧 、 弹簧拉力器 、 量程为5牛的条形弹簧秤(附说明书)、50克钩码一盒、演示弹簧秤、各种外形的弹簧秤、 质量为100克的钩码

(2)幻灯片、小黑板

(六)教学方法:

实验探索 、 分组讨论 、 合作交流

(七)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对一个物体施加力,物体会有什么变化?

师: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请几位同学来拉动弹簧拉力器,并说说你的感受。

生1:把弹簧拉得越长,手感觉越吃力

生2:弹簧本身好像有一个力,不让我们把它拉长。( 全班哄笑)

师:撤去这个力后,弹簧长度有何变化?

生:恢复到原来的长度。

师:我这儿还有一根弹簧,若用力压弹簧呢,情况会如何?

学生活动:(3至4人一组)出示幻灯片

实验器材:弹簧

实验目的:通过学习拉伸和压缩弹簧,体会手的感受

实验结果:各组员讨论分析

请几组完成实验的小组发言人发表自己小组的意见看法。

师:像弹簧一样,物体在发生形变时,会产生一个反抗形变的力。这个力就是弹力。

物体的形变越大,弹力也越大。那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力是弹力呢?

学生活动二:分组讨论,试举生活中常见弹力的实例。

教师分析总结:

(说明:通过讨论举例,扩大学生对弹力的认识)

师设疑:前面我们在做拉伸弹簧的实验时,前后几次弹簧被拉伸的长度不同,这是为什么呢?

生:因为所用的力的大小不同

师:力有大有小,力的大小应当怎样进行测量呢?---引入力的测量

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1牛的力有多大呢?

生:用手掌托起1个100克的钩码。(让学生感受1牛的力的大小)

师:这时你所用的托力约为1牛,牛这个单位是为了纪念英国科学家伊萨克 牛顿命名的。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材料

师:再用手托起科学课本和科学作业本,估计你所用的力的大小?

生:(猜测,答案不一)

师:那我们有什么方法可准确地知道我们所用的力的大小呢?

教师讲授:测量力的工具----测力计,弹簧秤是一种常用的测力计(出示演示弹簧秤,说明它的原理、构造)

学生活动三:出示幻灯片

实验器材:量程为5牛的弹簧秤(附说明书)不同质量的钩码(50克 100克150克200克)

实验目的:让学生掌握弹簧秤的正确使用

实验步骤:(1)结合说明书,了解弹簧秤的结构及使用方法

(2)观察弹簧秤面板:辨认指针、零刻度线、量程、最小刻度值。

(3)用手拉弹簧秤的秤钩,使指针对准1牛,处感受1牛力的大小

(4)在弹簧秤的量程内,让学生拉动秤钩,先估计力的大小,再看指针,自己估计的是否准确。

(5)用弹簧秤测你及同组同学的头发能承受的最大拉力?

实验结束:请几个小组的发言人发表自己小组的实验结果,并说说你认为在弹簧秤的使用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通过实验,合作与交流,掌握弹簧秤的正确使用。

教师小结:

(八):课堂巩固练习(出示小黑板)

(1) 某弹簧秤的一端受到200牛的拉力作用,另一端也受到200牛的拉力作用,那么该弹簧秤的读数是多少?

(2) 使用弹簧秤时,为什么不能超过它的测量范围?

(九)课外扩展实验:探究头发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前面我们在做头发能承受的最大拉力实验时,知道我们一个小组内各组员的头发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不同,那头发能承受的最大拉力到底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怎样检验你的猜测?为了排除特殊性和偶然性,你该怎样处理测量数据?课后完成这个探究题。

(十)教学反思

力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这对第一次接触力的初一学生而言较难掌握,所以本节课先以复习引入,在讲解上节课知识的基础上自然而然地引入弹力,通过实验,分析研究讨论举例扩大对弹力的认识。知道弹力是一个普遍存在的力。但在教学中发现,射箭、跳板跳水、撑杆跳高要用到弹力,这教易理解;而生活中遇到的支持力、压力、绳子的拉力也是弹力,学生理解起来较难。

力的测量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课程上从演示实验推出力是有大小的,而且说明力的单位是牛顿,并通过用手托起一个100克的钩码感受1牛力的大小,再从让学生掂量托起科学课本 所用的力大约有多少?估计是否准确引入力的测量工具----弹簧秤。

弹簧秤的正确使用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以学生为主,在幻灯片上打出了学生分组实验的实验器材 ……此处隐藏7242个字……有一恶霸,名叫南天虎。人如其名,仗着家财万贯,横行霸道,无恶不作,村里人人谈虎色变。有一天,他十岁的儿子跟几个小朋友到村外玩耍,刚出村口,他儿子就踢到一个石头,摔得头破血流,抱着头,一边哭,一边跑回家叫“爸爸!爸爸……”南天虎看见儿子血流满面,气得咬牙切齿,指着儿子“谁打你的?”儿子有父亲在,什么都忘了,一边拉父亲的手,一边往村外走,走到石头前面,指着势头说:“就是它。”南天虎想都不想,一脚向石头踢去,“唉呀,我的脚断了!”围观的村民,人人暗地称快。有道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小故事引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思考)

Ⅲ、新课教学

一、认识力

师:看了这个小故事,在大家学习完这节课后来解释其中的道理。

[板书]第八章 第四节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做一做]1、用手推、拉桌子;用脚蹭地。

2、用手拉弹簧测力计,测出拉力。

[点评]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思考能力,利用身边的物体做简单的物理实验,体现生活中处处有物理的理念。

教师分析:用手推、拉桌子,说明手施加了力,桌子受到了力;用脚蹭地,说明脚施加了力,地面受到了力;用手拉弹簧测力计,说明手施加了力,弹簧测力计受到了力。

师:一个力的产生需要几个物体?

生:两个。

师:这两个物体分别叫什么?

生: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师:现在我们给力下一个完整的定义。

生:物理学中,把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称为力。

[点评]结合前面所学,巩固力的概念。

[板书]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想一想]当一个物体受到另一个物体的作用时,另一个物体是否也同时受到这个物体的作用呢?

二、物体间力的作用事相互的

[多媒体展示]1、穿旱冰鞋的小孩推墙,小孩向后退。

2、放着磁铁的两个小车,当同名磁极相对时,两个小车同时后退;

当异名磁极相对时,两个小车相互靠近。

师:现在大家拿出导学案,讨论合作探究一中的内容,并完成合作探究一。

(图片见课本57页图8-34、8-35、8-36、8-37)

[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由组内成员指定一个主讲人,其他成员可以进行纠错或补充,并最终达成一致意见,完成导学案合作探究一的内容。(时间在5分钟左右,教师可以巡查,也可随时解答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遇到的问题。)

[教师]幻灯片中出示展示、点评的小组成员,学生讨论结束。

师:好,讨论结束,请展示开始展示,点评的同学做好准备。

生1:用手指压铅笔尖,手是施力物体,铅笔是受力物体,而手指感到疼,说明铅笔受力的同时对手也施加了力。

生2:小华和小明穿着旱冰鞋静止在地面上,小华用力推小明,发现两人同时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说明小明受力的同时也对小华施加了力。

生3:将两个悬挂着的带有异种电荷的小球靠近,会看到两个小球相互吸引,相互靠近。说明两个小球在受力的同时都对对方施加了力。

生4:将载有磁铁的小车相载有铁块的小车靠近,发现两个小车相互吸引,相互靠近。说明铁块受力的同时也对磁铁施加了力。

师:从上面的4个现象中,发现这些现象说明了一个共同的什么问题?

生5: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这个物体有力的作用,即力的作用时相互的。

[知识小结]一个力必须涉及两个物体,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并且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板书]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补充]多媒体展示图片,运动员起跑、用脚尖踢球脚会感到疼、飞机起飞、火箭发射船浆向后划水使船前进等。

[点评]拓展学生的视野,体现“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的理念

[提示]在此环节可让学生多多举例,能更加深理解。

[点评]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展开、演示实验的进行,让学生从感性到理性、从内隐到外显地认识、理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过渡]物理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那么物体间这种相互作用的力有什么关系呢?

三、实验探究:物体间相互作用力的关系

师:物理中实验探究分为几个环节?

生:提出问题、作出猜想、设计实验、收集证据、交流讨论、得出结论。

师:按照实验探究的过程完成导学案中的合作探究二的内容。

[学生活动利用桌面上的器材,两个弹簧测力计进行实验探究。

[点评]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材料、学习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活动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去深化认识、加深理解。

师:随机点将,那个小组完成了给大家展示一下你们组的成果?

生1:首先将两个弹簧测力计校正零点,然后将他们秤钩相对,向相反的方向拉动弹簧测力计,同时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记录数据,我们组记录了三组数据,(边示范边讲解)从数据中可以看出,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实验次数

F1/N

F2/N

生2、我补充,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叫甲和乙,甲对乙施加了力,作用在乙上,同时乙队甲也施加了力,作用在甲上,所以相互作用的力还应该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

师:补充的非常好,经过两名同学的示范和讲解,对于相互作用力的关系大家已经弄清楚了,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反,并且两个力都沿着弹簧测力计的轴线方向,这个相反的方向应该在同一条直线上。

[点评]教师的适当讲解是必须的也是必要的,有些知识学生可以通过讨论探究、交流获得,有些预备知识是教师必须要讲解的,可为后面的二力平衡做铺垫。

[板书]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关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条直线上,并且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

师:经过本节课的学习,对于开头的小故事,你能说出其中的道理吗?

生: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用脚踢石头,同时石头对脚也施加了力,所以那个恶霸的脚才会断。哈哈

Ⅳ、反馈练习

完成导学案中[当堂训练]内容,完成的同学可以进行展示,随机点将,学生进行点评。教师利用实物展示台点评学生的练习结果,对于存在问题进行强调

Ⅴ、课堂小结

我的收获、学生陈述本节课所得。

八、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我知道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要充分相信学生,我就充分注意到应该放手让学生大胆的展示,大胆的开展实验探究,从自身的实验探究中寻找科学的理论,科学的方法,比教师的填鸭式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充满了激情和活力。但要注意,不能让学生合作流于形式,让学生在合作中真正学到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实用的力的教案集合七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